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对于宝宝来讲更是要加倍小心。在经历了2009年全球甲型H1N1流感疫后,为加强流感临床防治并做好相应准备工作,2011年我国卫生部刊发了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但其中涉及儿童流感的内容较少,且不集中。
鉴于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为进一步提高儿童流感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召集了我国流感防治研究领域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临床、疾病预防控制等方面的专家,在总结既往流感诊疗方案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制定了适合我国儿科临床使用的《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5年版)》,以提高对儿童流感的诊断防治水平,减轻流感对儿童健康及社会造成的危害,共识由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医院曹玲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保平教授等儿科专家执笔编写,发表在近期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上。
共识对儿童流感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诊断、并发症、治疗、预防等六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
共识指出一般健康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可能表现为轻型流感,多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可达势,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咳嗽、咽痛、流涕或鼻塞,少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儿童消化道症状多于成人。婴幼儿流感的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新生儿流感少见,但如患流感易合并肺炎,常有脓毒症表现,如嗜睡、拒奶、呼吸暂停等。在流感流行季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考虑疑似流感病例的:1)发热伴急性呼吸道症状和/或体征(婴幼儿和儿童可只出现发热,不伴其他症状和体征);2)发热伴基础肺疾病加重;3)住院患儿在疾病恢复期间又出现发热,伴或不伴呼吸道症状。
另外,共识还谈到儿童流感尤其需要与普通感冒相区别。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乳铁蛋白抗病毒的机理在于阻断吸附,所以在预防病毒和感染早期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对于必需输液,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宝宝,乳铁蛋白又是一个非常好的抗生素伴侣,因为抗生素的机理在于杀灭细菌,而乳铁蛋白是抑制细菌的增殖,尤其是他的安全性非常高,所以对于缩短病程,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都有着非常好的价值。因此,在儿科和儿保科,可是少不了乳铁蛋白哦!